跳至主要內容

香港科技園公司夥伴企業英矽智能利用人工智能 找出致命絕症「漸凍症」 的治療新方向有助藥物開發救治病人

(香港,2022年8月4日)-  香港科技園公司(科技園公司)夥伴企業、由端到端人工智能(AI)驅動的藥物研發公司英矽智能(Insilico Medicine)宣布成功利用其專利人工智能靶點發現平台PandaOmics™ ,發現多個針對致命絕症「漸凍症」的潛在治療靶點。研究由英矽智能香港團隊與史上最大型及全面的漸凍症研究項目團隊Answer ALS合作完成,結果已於6月28日出版的《衰老神經科學前沿》 (Frontiers in Aging Neuroscience)雜誌上發表。

「冰桶挑戰」(Ice Bucket Challenge)熱潮令漸凍症近年廣受社會關注。漸凍症的學名為「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又稱「盧伽雷氏症」。據統計,全球有超過70萬人罹患漸凍症,當中香港約佔500人。患者從確診起計僅有2至5年的平均預期壽命,通常會經歷四肢無力、無法走路、難以說話、進食困難等症狀,最終因呼吸衰竭而死亡。目前已獲批的漸凍症治療藥物只能延緩部分症狀,卻未能阻止機能喪失,因此漸凍症仍屬無法治癒的絕症。英國著名物理學家霍金、《海綿寶寶》作者Stephen Hillenburg等名人均於生前罹患漸凍症。

研究團隊透過龐大的數據庫尋找與漸凍症相關的基因,作為新療法的潛在靶點。由英矽智能自主研發、以人工智能驅動的靶點發現平台PandaOmics™,分析了來自公共數據庫的中樞神經系統(CNS)樣本表達譜,以及來自Answer ALS項目的由誘導性多功能幹細胞分化成的運動神經元(diMN)表達譜。

經過分析後,團隊從CNS樣本和diMN樣本中識別了17個高置信度靶點和11個新型治療靶點。研究人員進一步在模擬漸凍症最常見遺傳原因的c9ALS果蠅模型中測試這些靶點,證實其中18個靶點(64%)與漸凍症的神經退化症狀相關。值得注意的是,這18個靶點中包含8個未有相關紀錄的基因,包括KCNB2、KCNS3、ADRA2B、NR3C1、P2RY14、PPP3CB、PTPRC和RARA。研究證明通過抑制這些基因,能夠改善漸凍症的神經退化症狀。所有潛在靶點均在已發表的論文和ALS.AI網站上列出。詳情可查閱論文:DOI:10.3389/fnagi.2022.914017。

英矽智能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Alex Zhavoronkov博士表示:「這項合作研究的成果證明,將人類智能和人工智能相結合,可以讓我們在那些具有極大臨床需求的疾病獲得突破,發掘新靶點。這項研究僅為開始。」

該研究由英矽智能香港區負責人潘穎博士主導,其他來自英矽智能的合著者包括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Alex Zhavoronkov博士、聯合首席執行官兼首席科學官任鋒博士,以及生物部負責人王菊博士。另外,來自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麻省總醫院和哈佛醫學院、梅奧診所、蘇黎世大學、福貝生物科技、清華大學和巴克老齡化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也為該研究作出了貢獻。

Robert Packard ALS研究中心及Answer ALS項目負責人Jeffrey D. Rothstein博士表示:「我們很高興可以見證Answer ALS的數據被用以識別漸凍症的潛在致病通路和候選藥物。正如這個前所未有的項目所設想,英矽智能的研究正在幫助改變漸凍症創新療法的研發進程。」

麻省總醫院Healey & AMG ALS中心主任、哈佛醫學院神經病學主任、通訊作者Merit Cudkowicz博士表示:「很高興能夠見證人工智能被用於幫助理解漸凍症的生物學機制。在我認識Alex Zhavoronkov博士和英矽智能團隊後,我們立刻意識到將英矽智能團隊與Answer ALS跨學科團隊相結合的潛力。我們期待下一步利用相關知識發現新靶點,為漸凍症患者提供新療法。」

清華大學教授兼福貝生物科技創始人魯白博士表示:「從基於龐大數據庫以人工智能驅動的靶點發現,到在多個模型系統(蒼蠅、小鼠、人類誘導性多能幹細胞)中進行生物驗證,再到通過研究者發起的試驗(IIT)進行快速臨床測試,這一系列程序代表了一種有望大大降低藥物開發的成本和時間的新趨勢。更重要的是成功率亦因而提升,特別是針對神經退行性疾病而言。我們非常高興成為這個國際研究團隊的一分子,並期望日後對這些新靶點展開臨床驗證。」

英矽智能聯合首席執行官兼首席科學官任峰博士表示:「這是一個絕佳的例子,證明了我們的人工智能生物平台PandaOmics™ 在發現靶點方面的能力。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人工智能所識別的約70% 的靶點在臨床前動物模型中通過驗證。我們正在深化與夥伴的合作,將其中一些靶點拓展至臨床試驗階段。同時,我們也將進一步增加PandaOmics™ 的使用,希望可以發現其他疾病領域,如腫瘤、免疫和纖維化疾病的新靶點。」

香港科技園公司轉化研發所高級總監劉思雅博士表示:「我們很高興見證英矽智能香港團隊在科學園內,應用人工智能驅動的藥物研發方法破解漸凍症,這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這項全球性研究由漸凍症和人工智能方面的專家帶領,協助研發人員更深入了解這種疾病,並為開發潛在的治療方法帶來新機遇。這項研究再次證明合作的重要性,同時彰顯人工智能在提供深入分析以應對醫療需求的發展潛力。科技園公司將會繼續建設更蓬勃的創科生態圈,以加速創科成果商品化,培育本地和全球的創科人才。」

英矽智能自2016年以來一直致力於與志同道合的合作夥伴利用PandaOmics™ 進行漸凍症靶點發現和舊藥新用的研究。這項研究進一步驗證了PandaOmics™ 作為人工智能工具,能夠識別對漸凍症神經退行性症狀具有潛在作用的治療靶點,為進一步了解漸凍症疾病機制和研發創新藥物提供新途徑。


資料來源 : https://www.hkstp.org/zh-hk/press-room/hkstp-s-partner-company-insilico-medicine-identified-new-therapeutic-directions-and-drug-development-for-fatal-and-incurable-amyotrophic-lateral-sclerosis-als-using-ai/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VISIONNAV無人叉車進駐將軍澳創新園先進製造業中心 助力香港創新製造

(香港,2022年8月19日)全球無人工業車輛製造商VisionNav現正位於將軍澳創新園內先進製造業中心 (AMC) ,成為首間提供自動化及先進智慧物流服務設施的無人叉車企業,進一步支援「創新製造」(innofacturing) 及再工業高增值的持續發展。 VisionNav無人叉車進駐將軍澳創新園先進製造業中心 助力香港創新製造 AMC智慧物流核心設備 VisionNav提供核心流轉服務,於物流中心提供24小時自動化運輸服務,備有多個物流自動化設施,包括自動倉庫方案ASRS(移動式密集貨架、四向穿梭車、自動傳送帶)、自動分揀機械臂、無人駕駛叉車,其中無人駕駛叉車是聯動八層物流運輸的核心設備。 VisionNav無人叉車進駐將軍澳創新園先進製造業中心 助力香港創新製造 本項目採用的無人叉車是VisionNav經典代表作:VNL14,這是一款托盤堆高式無人叉車。車身配備了VisionNav視覺定位模組、高精度貨物感知模組和高精度伺服運動控制模組,可實現自主路徑規劃、自我調整取貨和自動資料交互,兼備穩定性和效率,目前服務於眾多自動化產線,包括汽車、電氣、機械製造等行業。值得一提的是,VNL14是全球首款獲得TUV南徳授予的基於最新無人駕駛工業車輛安全標準ISO3691-4:2020 CE證書的車型。 VisionNav賦能全樓層物流無人化 AMC每一層均設有無人叉車,用於各樓層的物料出入庫,再通過樓層旁10台電梯實現各樓層的流通。在項目前期,VisionNav通過實地勘測,梳理物流流程,制定了3步走實施方案:1)系統層面,對接使用者WCS,定制RCS(Robot Control System)功能,打通全樓層自動化設備與無人叉車的資訊交互和協同作業;2)執行層面,投放高效率無人叉車,配合RCS系統,完成搬運任務;3)安全層面,部署多級安全設置,從終端無人叉車到頂層系統設置不同級別的安全性原則及備用安全性原則。 「G/F地面層部署了近10台無人叉車,但這一層搬運作業空間有限。貨物隨機從不同的電梯送上來,由無人叉車進入電梯取出貨物,並搬運到ASRS的地面傳送帶上,對RCS系統提出了高要求。除了資訊交流和實時互動外,調度是一個大挑戰。」,現場一位VisionNav工程師介紹。 對於無人叉車這類欠驅動移動機器人而言,需要不斷地調整舵輪完成轉向或避障,在有限空間內,很容易引發多

香港科技園公司與恒生銀行達成全新合作協議 加速香港創新發展

(香港,2022年6月22日) – 香港科技園公司(科技園公司)與恒生銀行(恒生)宣布延續及提升雙方合作,在未來三年攜手推動香港的商業創新和數碼發展,推出一系列全新合作項目包括建立全港首個「未來分行體驗館」、支援創新企業進軍大灣區的計劃,以及其他培育和投資活動 過去三年,恒生與科技園公司合作開發了一系列創新的數碼銀行方案,為客戶帶來更優質的服務體驗。雙方建基於已有的成功基礎,繼續發揮「以客為本」的精神,進一步精簡銀行流程,並加強對創新企業的培育。 雙方迄今其中一個標誌性項目是於2020年投入服務、位於馬鞍山的恒生新港城中心分行內的大型數碼互動幕牆。該幕牆由恒生與科技園園區公司 IOIO Creative 合作開發,提供多元化的即時市場和金融資訊。客戶只需掃瞄幕牆上的二維碼,相關資訊便能即時顯示於手提電話上。   香港科技園公司行政總裁黃克強表示:「我們與恒生銀行歷時三年的策略合作即將踏入全新階段,以達致更多創新成果,並為客戶、企業以至整個銀行業帶來更積極的影響。雙方推出的一系列創新項目將重新定義香港及大灣區銀行服務的未來,並帶動初創及銀行業共同開啟金融服務的新時代。」 恒生銀行策略及企業發展總監兼行政總裁辦公室主任李文龍表示:「恒生在過去三年與香港科技園公司的策略合作取得豐碩成果。我們期待推廣雙方的合作至大灣區,並在具潛力的領域加深彼此合作。我們的策略合作結合了各自優勢,不僅有助恒生推動創新策略,亦能惠及香港和內地的所有持份者,從而鞏固香港作為國際創新樞紐的領導地位。」 恒生銀行分行網絡業務主管袁妙齡表示:「恒生致力推動和應用創新的方案,為客戶提供更無縫的銀行服務,而恒生新港城中心分行所設的大型數碼互動幕牆,便展現了我們與香港科技園公司一起朝此目標邁步的成果。我們期待與香港科技園公司加強合作,以開拓和推出更多創新智能解決方案,進一步提升線上線下銀行服務及分行效率,為客戶提供卓越的服務體驗。」 作為全新合作項目之一的「未來分行體驗館」將為技術測試及分行服務提供真實的商業試驗場景,以促進開發以客為本的數碼創新方案。該體驗館將匯聚技術和行業合作夥伴,共同創建更多銀行服務方案,為客戶提供無縫的線上線下服務體驗。其他合作項目包括恒生為有意進軍大灣區的科學園園區公司提供一系列針對性的銀行及金融支援服務。 另外,在多間頂尖企業及初創當中,恒生是科技園公司旗下九龍塘創新中心內Fin

5月通脹1.2%

政府統計處公布,5月綜合消費物價指數按年升1.2%,較4月1.3%的升幅為低;剔除政府單次紓困措施影響,基本通脹率為1.7%,高於4月份的1.6%。   各類消費項目中,衣履、基本食品、外出用膳及外賣、耐用物品、交通、雜項服務、煙酒和雜項物品的價格上升;水電燃氣和住屋的價格則下跌。   政府表示,本地疫情在月內維持穩定,衣履、外出用膳及外賣價格升幅加快。能源相關項目價格繼續大幅上升。基本食品價格升幅進一步放緩。其他項目承受的價格壓力仍然    大致受控。   由於一些主要入口來源地的通脹熾熱,預期外圍價格壓力持續顯著。不過,因本地成本壓力仍然輕微,通脹在短期內應會維持溫和。 http://dlvr.it/SSd3hv